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十大队深入解读有关政策◆■★★■,紧盯地方政府工作部署,开展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通过研究江西省废弃露天矿山资料,认为江西省待修复废弃矿山面积共2.6万公顷,“十四五◆◆◆■★”时期生态修复需求高达1■■■◆■■.21万公顷;密切跟踪江西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支持政策,了解到国开行江西分行200亿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认为相关政策切实有利,资金保障充分。基于深入调研◆◆■★,第十大队作出了“生态产业市场广阔”的重要研判,在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领域开始了积极探索,确定了★■“以土壤、水体污染调查评价与修复、矿山生态修复,修复技术与材料研发为主要方向★★◆,打造省内一流环保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目标★◆■■★,提出★★★★◆“把生态文明产业发展为本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坚定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转型。
坚持勘查开发一体化◆◆,夯实强队之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出色的找矿成果为依托,发挥先发优势,积极推动找矿成果和地质资料的转化应用■◆◆■★,努力争取优质矿权和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已有优质矿权和新设探矿权的调查勘查工作,为矿产开发提供优质后备基地■★,实现勘查开发良性循环■■★■◆★,逐步摆脱★★◆★“打工者■★★■”形象。截至目前■■★◆■★,已拥有探矿权29个■■★,其中自有探矿权25个;采矿权7个★★★◆★,其中自有采矿权2个。“十三五”以来提交中型以上规模矿床地质报告12份◆◆★■,其中大型矿床5个◆■★★★■,荣获省部级找矿勘查成果奖4项★■★★,建成了朱溪、冷水、东乡三个大型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第十大队充分发挥矿业优势和工程建设产业优势■■★★,树立地质立队、矿业富队、生态强队的宗旨,重新厘定发展方向,提出了“地质矿产■★★◆、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地质延伸产业(工程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钻探等)、工程监理咨询与安全科技服务”的★★■★◆★“3+2”发展思路■■★★★◆,编制了地质矿产、生态文明和工程建设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再找一个大矿★■◆★、再新建一座矿山、打造省一流环保企业■■■、出一批成果与人才◆◆★★★、争创全国一流地质队伍◆◆”的★◆■■★“5个一”奋斗目标,从“人才◆◆■★★★、科研、品牌■★、法治、诚信◆★★”五个方面“五位一体”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加强能力建设,以实验测试助推生态转型。大力开展实验室能力建设,置地84亩、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4700平方米的实验测试大楼,购置约1700万元的先进设备仪器■★◆★★◆,将实验室当做全队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助推器,致力打造赣东北区域一流实验室。实验室目前已可承担各类环境、农业、水质、岩石、矿产品◆★★■◆、食品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是全省首批获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认证的全国土壤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是省内唯一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样品承检机构名录的检测机构。此外■★◆◆■★,还获得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检测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CATL)、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样品承检机构、鹰潭市司法鉴定生态环境检测等资质和资格,通过了CMA复评审及环境类资质扩项,并在最近成功入选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实验室。
拓展应用场景,打造生态文明服务全产业链。在土壤、地下水、矿山修复、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全面推进,打造旗舰级的生态文明产业。依托环境调查和修复治理的综合能力,在江西省浮梁县实施了有开创性★◆■、示范性的环境污染调查及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承担勘查设计施工的永新县三湾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探索了“市场投入+系统治理+文旅融合”的■◆★◆■“永新模式”■★◆,入选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第一批)。编制了江西省首例的江西铜业德兴富家坞矿区土地复垦方案。在山东莒县联合上市公司首次探索了“策划推动■■◆★★■、投融资■◆◆■◆、勘查★■◆■■、设计、施工一体化★★★★★”商业运作模式,完成近百个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2022年成功中标总额达9.6亿元的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勘查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项目实施已全面展开。(贾儒雅 吴美仁)
久久为功,保留一支精干找矿团队。第十大队高度重视找矿人才团队建设◆★★◆★,以朱溪、冷水、东乡三个勘查基地为依托,以“传帮带”机制持续锻炼培养找矿骨干。在地质勘查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多渠道争取项目◆■★◆★◆,充分保障人才待遇,使得其能够心无旁骛地积累、沉淀、提高■★★◆,不断筑牢专业优势,培养了一批在地域和细分领域水平领先的专家型勘查人才。坚持“核心团队不打散,找矿能力不降低■■■■◆”的原则■◆■◆★★,始终保留了一支50人左右的精干地质找矿队伍。
坚持市场化运作,打造生态企业品牌。遵循市场规律,将队属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向着“一流的生态环保企业★★◆★◆”打造■★。有针对性地加强土壤、环境等生态相关资质的建设,有计划地制定资质发展目标,积极争取权威资格认证■◆。目前已拥有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资质、资格19项,认定机构横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市场监督等多个系统,扫除◆■“门槛”障碍■★■◆,为深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发起人单位参与创建江西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推选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江西省环保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西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入选江西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专业机构◆★◆。
科技引领,保障地质找矿行稳致远■★■◆★。开展朱溪钨铜矿★◆、冷水银铅锌矿等典型矿床成因★★★■◆、成矿机制和找矿预测理论方法研究,研发了适用性强的深部找矿技术,有力保障了世界最大钨矿朱溪特大型钨铜矿、亚洲最大银矿冷水坑特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田等重大深部找矿成果的取得。以院士工作站平台引领全队地质科研工作◆★◆★■■,为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地科院地质所、资源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构建了切实有效的产学研平台◆■,为找矿理论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1年,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以下简称第十大队)组建以来■★,深化改革发展,以◆★◆★■■“地质矿产+生态文明”为双引擎,着力推动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上半年新签合同168个,总金额11.01亿元,走出了一条符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大科研投入,托举生态文明创新能力崛起。依托自有资金设立科研基金项目■★,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加强生态领域的关键问题科研攻关,着力推动生态文明科研和技术能力的原始积累。2022年新投科研项目3个,总经费460■■◆.5万元。多举措激励科研人员研发产品、申报专利,目前已取得多个实用性科研成果,拥有生态文明产业技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项。联合创建了以朱永官院士领衔的高端创新研发平台——中科生态修复(江西)创新研究院◆◆★■,旨在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联合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科研院所■◆★,申报了“江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与安全利用”重大科技专项◆★■。筛选出2种低镉积累水稻品种,自主研发出1种土壤修复调理剂■◆★。研发了矿山生态修复三维设计软件,在提升效率★★、提升展示效果方面成效显著★★。牵头负责编制的《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指南》通过了初审★★◆■★。
第十大队多措并举内外兼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服务能力。从资格资质◆◆★■★、硬件软件、创新平台、企业品牌、人才技术、战略合作关系等方面系统提升服务生态文明的综合能力■◆◆,勠力打造生态文明产业支柱,推动实现绿色崛起的宏伟蓝图■◆■◆◆◆。